商会主要领导合影
重庆,中国年纪最小的直辖市,却是中国最大的直辖市。如今,在重庆从事各行各业的闽商达到20余万人,累计投资额超1000亿元。如同遍布世界各地的闽商一样,在渝闽籍商人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现了福建力量。
重庆发展的参与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不少闽籍商人到重庆做生意,但真正大量涌入重庆的,还是近10多年间的事。
1997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善观时变的闽商顺应时代潮流,纷纷来到重庆寻求商机。
当下,又是一个闽籍商人大量转战重庆的良好时机——两江新区建设。福建省人民政府驻重庆办事处主任陈朝安说,“两江新区”是国家发展重庆经济的又一有力举措,其中商机无限,广大闽籍商人纷纷转战重庆。
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闽商的身影。在重庆,建筑建材、水暖阀门、房地产、酒店、餐饮、娱乐、商场超市、医院、服装鞋业、皮革、茶叶、食品等各行各业都能看见闽商的身影。
尤为抢眼的是,在房地产行业,有著名的融汇地产、润丰地产、大鼎地产、武夷地产入住重庆,其中融汇集团在重庆的两大地产项目斥资上百亿元,建成后可容16万人入住;在超市领域,有著名的永辉超市,在重庆布局90多家,已开业近70家。而在陶瓷建材、石材、医院等行业,闽商也占据了重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渝闽商有着重信誉、乐善好施等优良品质。他们善观时变,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在重庆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中,闽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朝安说。
20万闽商扎根重庆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在重庆从事各行各业的闽商达到20余万人,累计投资额超1000亿元。重庆设立直辖市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闽商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
“我1984年来重庆做水暖生意,那时的重庆楼房低矮,解放碑是全城最高的地标性建筑,印象中的高楼就见过一栋11层的。如今,重庆到处高楼林立,解放碑在高楼丛林下也不那么突出了。”重庆福建商会常务副会长傅荣辉颇为感慨地说。
傅荣辉回忆,那时来到重庆的创业者大多是闽南人,从事水暖、建材、阀门、瓷砖生意。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上世纪80年代的重庆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那时来重庆淘金的闽商,大多是以推销员的身份。
傅荣辉称,重庆直辖市挂牌后,感受到这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他们的建材生意自然也做得如火如荼。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重庆已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当初四处推销的闽南人,如今也都成为各行各业的大老板,他们早已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有的在这里娶妻生子,将事业与生活扎根在这片热土上。
重庆市工商联莆田商会会长顾德清,10多年前来到重庆,从个体户起步,将事业从建材扩展至房地产、综合市场,实现从低端经营向品牌化、多元化发展的转型道路。
顾德清告诉记者,在重庆的莆田人有近3万人,他张罗着要建一座莆商大厦,让这个大厦成为莆田人在重庆的一个中心点。在他看来,建这座大厦很有意义,一方面能突出莆田商会的品牌,另一方面能让会员单位更有凝聚力。
共建闽商之家
越来越多的福建人来到重庆,他们的交流、创业需要一个平台。1996年重庆闽南经贸促进会应运而生,通过这个平台,他们互帮互助,凝聚乡情。
2001年8月,重庆闽南经贸促进会经批准正式更名为重庆市福建商会,成为在渝的首家省级异地商会。商会是一个社团组织,比较松散,如何做好会员服务,发挥好桥梁的作用,是每一任商会会长要思考的问题。
“管理商会和管理企业是两回事,企业管理可以遵从一定的规律,可以完全推行企业家自己的管理意志、思想,但商会是一个公共平台,要真正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就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重庆市福建商会会长黄祖仕说。
黄祖仕举了个例子。他说自己最反感在室内抽烟,不仅不安全还影响周边的人,他在自己的企业中明令禁止,但在商会不能这么做。
商会的管理怎样才能正常有序?黄祖仕提出了“非营利性组织市场化管理”的理念,向社会公开招聘合适的专职秘书长,并通过制定五年工作规划、将商会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等方式,促进商会工作规范与有序。
事实证明,黄祖仕的做法颇有成效。经过一系列调整,如今,商会不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会员规模也发展壮大,从2008年的数百名会员发展到现在的千余名。
促进闽商做大
按照黄祖仕的理念,商会要本着“团结、交流、合作、拓展、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履行服务职能,积极回报社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商会秘书长陈永告诉记者,重庆福建商会在很多方面都走在其他商会之前,是首家“非营利性组织市场化管理的商会”,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活动上也做了很多“首吃螃蟹”的事。
比如,针对福建籍商人小微企业居多,大多是集中在建材市场的经营户,在诚信以及规范上尚有些欠缺,不利于商户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的管理,2011年11月,商会主动与工商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开展“消费者放心店(企业)”的创建活动。此项活动打响了福建商会的品牌,同年12月商会被评为“重庆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针对闽籍商人在运用资金方面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在渝闽商抱团成立了重庆市闽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闽籍商人提供资金支持,以及资本运作方案上的支持。
该公司总经理徐应江表示,闽商有着敢闯敢拼的精神,但如果能够学会运用金融工具,学会适当负债,勇于、敢于负债经营,会更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如今,这个投资平台已为在渝闽商提供了2亿资金的帮助。
今年,商会组建了经济协作体,进行资源互补,抱团发展。如今,36家企业参加了协作体,旨在通过协作体达到抱团投资重大项目,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从而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作用。这些都积极促进了在渝闽商做大做强。
商会还坚持“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宗旨,5年间为灾区和贫困人群(社会孤寡、自然灾害、弱势群体等)捐款达3000余万元。
通过商会平台,在渝闽商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大大增强了整体实力。截至目前,重庆闽商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为当地经济繁荣贡献了他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