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超市中国战略大调整 发展中型超市
发布时间:2012-11-01 |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
全球第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在今年年初“换血”中国区的高层后,开始调整中国市场中长期发展战略,提速会员店发展,以中型超市作为主力业态拓展三四线市场。相关专家提示,沃尔玛战略调整值得国内零售行业关注,在一线城市大卖场基本饱和、中外零售行业竞争的胶着战业已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的时候,本土企业必须高瞻远瞩、及早布局,积极跟进外资在新兴零售业态的战略变化。
媒体最近报道,沃尔玛将在湖南长沙开设两家山姆会员店,此外,厦门、南昌、武汉、杭州等多地媒体披露沃尔玛即将在以上地区开设这一高端零售业态。值得注意的是,自1996年沃尔玛引入山姆店起,发展至今全国只有8家,且仅分布在京、沪、深等型大城市,而截至去年年底,沃尔玛中国仅购物广场(大卖场)就有254家。不仅如此,沃尔玛全球高管近日高调宣布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新开100家门店。
相关专家指出,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明朗的时候,沃尔玛逆势而上,无疑是先人一步。另外,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壮大,中国零售业态进入升级变革时代,仓储俱乐部将与卖场超市同等重要。沃尔玛以及德国的麦德龙提速会员店的发展,这一动作值得国内零售商密切关注并及时跟进。
抓住电商发展的“命门”
“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扩展,战略意义重大。”零售物流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钟升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断言。
他认为,沃尔玛宣布山姆会员店的扩张计划,契合了电子商务时代零售行业的变化要求,充分显示其对现代信息科技的积极接纳和大胆应用。“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渗入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之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非传统经济模式可以比拟。而如何将线上虚拟市场与线下实体卖场进行有效结合,这已经成了当今零售商B2C业务中最难逾越的瓶颈。因为长期稳定的会员消费以及定制化服务将为沃尔玛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收益,并保证较低的营运成本,这使得山姆店的会员管理机制可以高效利用会员信息在电子商务中的价值。”
另外,钟升认为,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明朗的时候,沃尔玛逆势而上,无疑是先人一步。他谈到,欧美发达经济体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市场恢复尚需时日。对经营快消品的零售商来说,由于民生商品一直是市场的主流产品,经济低迷并不会对其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恰恰是重新布局的大好机会。“我看好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他们很有眼光,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发起冲击。对于此前沃尔玛的减速,我认为那是只"喘口气"。聪明的商家,谁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沃尔玛发展提速,说明它看清未来的经济走势,准备好抓住这一发展机会。”
钟升还谈到,国内零售商必须排除电商干扰,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实业。他说:“也希望国内的零售商能对沃尔玛的举动进行深思,在互联网的时代,不要被眼前、短期的、来势汹汹、的电商冲击所干扰、诱惑,实实在在做好线下实体店,应练好基本功,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拥抱全营销时代的到来。”
仓储俱乐部时代呼之欲出
“大卖场步入饱和期,开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是仓储俱乐部。仓储俱乐部的重要性将与卖场超市一样。”第一零售网创始人、国内知名零售业专家丁利国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沃尔玛在中国的新动向。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丁利国谈到,大卖场所针对得是中等及以下收入的消费群体。一般而言,一国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之后,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流,仓储会员店将进入增长阶段。而正在进入“中等收入社会”的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正向高端化发展,这从奢侈品的旺销就可看出端倪。随着城市近远郊大批住宅区陆续建成,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员制仓储商店借助大包装精选货品以及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丁利国分析,沃尔玛和麦德龙显然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发现中国的中产阶层已经形成,认为中国零售业态也必然要跟着发生变化。在中国,传统零售业态必须升级,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但目前,国内零售业仅关注到高端食品市场,而鲜有人尝试这种仓储会员店业态。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布局落子。”
他提醒说,此前,本土民营的普莱斯玛特也是会员制仓储商店,但由于生不逢时,加之自身经营不善,早已关门。
放弃“鸡肋”独辟蹊径
“大卖场发展的黄金期已过,沃尔玛调整战略在情理之中。”超市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零售业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曾令同对记者表述了上述观点。
他认为,现今的中国零售行业全景图可以用“两头差,中间好”来形容。两头是“一大一小”的大卖场和便利店,二者发展总体而言均不顺利,而处于中间的标准超市发展最好。但经营大卖场的零售商中,福建的永辉超市是唯一例外处于最佳营运状态,因为其以特色生鲜产品为主,生鲜占总业务额40%以上。
曾令同称,国内零售业专家大都认为超市板块出现了发展新趋势,大卖场总体状况不好,发展已经遇到瓶颈,未来将不会成为主力业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取而代之的是中型超市和社区店等。
他回顾说:“沃尔玛、家乐福挟大卖场在1996年前后相继进入中国,发展可谓一马平川,以其崭新业态令国人耳目一新,1996年~2005年,大卖场在中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2008年前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卖场发展后继乏力,而标准超市、中型超市则因距离社区居民近、购物更方便、基本商品齐备深受消费者青睐。实际上,不难看出,在中国,大卖场的吸引力逐渐降低,经营优势一直往下滑,消费者的新鲜感不再,取而代之是对大卖场种种不便的消费体验,如交通拥堵、找停车位难、结账排队时间长。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原来多数生活用品在社区超市也能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