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同道官微
首页 > 业界资讯 > 详情
超市商品网上晒价 方便市民货比三家
发布时间:2012-11-24 | 信息来源:文汇报
    价格信息传递别忘老年人

  笔者在周围老年人中了解到,不管是现在推出的晒超市油价,还是以前推出的药品降价等对民众非常有用的信息,许多老年人都无法全面了解。由此,笔者认为,政府传递利于公众的信息,包括此次的价格信息传递,千万不要忘记老年人的需求,应该采取更多的渠道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方便地知道。

  如何扩展信息传递渠道,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老年人及时了解。笔者对此做了一些调查和了解,提出以下几个想法。

  首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据了解,许多老年人喜欢听广播、看电视。所以,类似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及时传递给老年人。可以考虑开设类似于“晒价格”等生活方面的节目,传递信息,讨论买东西的技巧以及其他生活实用知识。其次,社区有关方面可以在小区的公告栏里同步更新价格信息,方便居民了解。第三,及时在报刊、杂志上公布。据了解,许多老年人不上网,但还是喜欢看报刊杂志的。第四,可以考虑通过手机短信方法传递。现在老年人大多数有手机,而且也会看短信。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现在许多商品的价值,并不是一个价格就能说明问题的,就拿此次晒食用油价来说,许多人都说只晒价,没晒其他重要内容如保质期等,令人难以全面判断。我觉得今后传递价格信息,要充分、全面,同时也有必要的提示。价格部门要让消费者了解如何判别价格,这些不仅对大多数喜欢贪便宜的老年人有用,而且更能避免价格欺诈行为得逞。 /徐惠芳

  一看二问三聊四查

  毋庸置疑,市民只有获取了真实可靠的价格信息,才能避免商家的价格欺诈,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以笔者之见,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物价主管部门对超市商品价格信息专项公布外,市民可以自行从以下多种渠道来获取价格信息。

  一看。平时有空不妨逛逛超市或商店,比如你可到水果超市看看商家所标的水果价格,往往是一样品种的水果,不同的超市有不同的价格,因此,如果买水果,不妨“价”比多家后再买。

  二问。在农贸市场,蔬菜摊的价格有时也会不一样,如果某一种蔬菜在你心里有一个初步价位,那么你就可问卖蔬菜的摊主多少钱一斤,若价格过高,则不必买;如价格相近,不妨尝试着砍一点价,即便摊主不降价,你买下通常也不会吃亏。

  三聊。平时可与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多聊聊所买商品的价格,从中可以获取较多商品的价格信息,并知道在哪里买的同款商品的价格较便宜。我妻子的堂姐住在川沙,她知道川沙有不少价格相对便宜的店家,在闲聊中告诉了我妻子,我们住在惠南镇,有些东西舍近求远去川沙买,即使搭上车钱,也很划得来。

  四查。现在,许多商品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大致的价格,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将其在不同地段、不同店家的价格进行比对,这样你对选择去哪家店购买就更有把握了。 /沈旭飞

  建立生活用品的比价程序

  现在年轻人在网上买东西时已经不太会被价格陷阱所迷惑,因为即使有海量的商品存在也能够简单地通过价格、信用度、卖出量等因素的组合排序来判断价格的合理性,并且现在还有诸如“一淘”等专业比价的网站能够给消费者当参谋。

  我认为,网上的晒价最好也能建立一个具有多重可比性和筛选作用的“生活一淘”,希望有关部门整合现有的技术力量来开发一套适合于公众查阅的比价程序。要做好这样一套系统,真正地让市民得到实惠,需要在两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从现有网页式的晒价扩展至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内,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价,而不用每次都先在家里上网做好功课才买东西。第二,需要录入更多的数据信息。目前被晒价的商品还局限于食用油等,这虽然是一种突破但还显得太少,希望将来能够覆盖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金真

  实地调查掌握差价信息

  多年前,我就有爱逛各类大卖场及超市的习惯,通过浏览商品,了解日用必需品的价格。发现同样品牌、规格、质量的商品价格在不同卖场存在差价,有的差价可达两成。

  凭借对商品价格的熟悉,退休后,我主动担当起家中采购日用品的任务。对每月所需要的日用品列一个清单,到各个卖场、超市作价格调查并记录比较,选择最低价的超市购买。有的商店会临时推出一些有时间段的降价商品(不是处理品),过了这个时间,恢复到原价。有的差价在地段上的表现更为明显。例如,我在浦东地区某店内买了一件氯纶芯的冬服320元,邻居在淮海路一个百货商厦看到一模一样的标价1700元,还价后花了900元买下,实际差价还达580元。

  时下,虽然本市实行超市某类商品价格专项信息公布,但门类、品种较少。我去卖场调查可获得第一手价格信息,买到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长年累月就节省了一笔可观开支。虽然人辛苦些,但颇有乐趣,也很值得。 /言文

  晒价要有多角度的比较

  “晒价”工作对于稳定物价十分重要。日前读到超市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信息,令人吃惊的是有的超市卖到60多元一桶,而同城某店同样的油价格却只有其一半。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卖30元的也有钱可赚,但为什么有人要卖到60多元呢?可惜这个材料没有进一步分析原因。当然原因不外是物流运输成本大、中间环节多、利润率高等项。

  从现实情况看,利润率畸高已成为物价高涨的重要推手。近来有材料说,沪上咖啡店平均利润率已达到16%,远远超过正餐店10%的平均利润率。

  如今有不少行业的利润率都在利用自己的某些天然优势往上涨,有道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正确对策。建议媒体都来进行“晒价”,可以在同城比较,也可和外地比较,还可在相仿条件下与国外比较,让更多群众监督物价工作,促使畸高的利润率下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张自强

  培养价格判断能力

  “货比三家”虽是购物要诀,但要留意并非一定是越便宜越好,关键还是要对商品成本作出基本准确的判断。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猜价格”游戏,就是培养价格的判断能力。有些中老年人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不妨多问问家人,不要盲目贪便宜。

  当然,想要便宜也是人之常情,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陷入误区,发生“因为便宜而浪费”的现象。作为商家来说,利用人们贪便宜的心理特点,会在便宜两字上做文章,这作为一种促销手段也无可厚非,实际上也确实是有一部分便宜货,但不可否认,有不少是忽悠。我们若看到有些商品,尤其是食品价格低得离谱,一定要弄清楚低价的原因,不要贸然出手。

  有时候,“货比三家”因缺乏条件或受到“精力成本”的限制,不一定可行。因此,我们消费者一定要培养自己对商品成本和价格的判断能力,并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和必要的警觉性。 /夏伯年

  让价格信息为我所用

  在繁杂的价格信息面前,市民一定要认真鉴别,使价格信息能为我所用,而不为之所累。

  一是要注意所晒的价格的时效。我有个邻居,从网上看到某大卖场的大米很实惠,过了几天兴冲冲赶去,却发现那种大米的价格并不便宜,一问被告知“过了促销期,恢复原价”,只好败兴而回。二是要自己适用的,要多关心自己需要或准备选购的商品信息,不要一看到“便宜”,不问是否需要全都搬回家,采购过多,会造成自己的损失。三是会精打细算。各大卖场,由于各自的规模大小,进货渠道不同,同一商品的售价会有所不同,如果相差不多,那么就没必要刻意去找“全市最低价”,如果那个“全市最低价”离得较远,搭上车费人力,或许反而不便宜。要有效利用好相关的商品信息,不仅要多留心“被晒价格”,商场的海报、逢年过节的特价、季节的更替等,都可以作为购物时的参考。

  同样我们寄希望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高得离谱,低得吓人的商品,都要多加检查监管,既要防止暴利伤民,也要谨防以假乱真,对商品的价格管理,多些后继手段,为民众筑一道消费的防火墙。


积分查询永辉卡查询永辉卡管理章程法律声明客户服务廉政举报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 法律顾问:通力律师事务所 翁晓健、张洁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