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0.5元一斤的萝卜从潼南辗转到超市,售价变成1.5元一斤——“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造成了农产品价格高企。”1月27日上午,由市政协农业界别组集体提交的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一号提案”《关于畅通农产品流通实现利农惠民的建议》,在市政府一楼会议室现场办理。委员们疾呼,农产品“卖难买贵”,既伤农又伤民!
市政府副市长陈和平、市政协副主席何事忠,市政协农业界别近30位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提案现场办理。
委员声音
三大原因造成物流成本高 近年我市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依然突出。问题出在哪?
市政协农业界别组的委员们调研发现,除受季节、天气等客观原因影响外,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不大,传统流通模式环节多、物流运营成本高,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健委员称,农产品从生产到终端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生产者、小贩或经销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超市等一系列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则加一次价,最终售价可能比收购价上涨一到三倍,甚至更高。”
王健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的“小生产”、“小流通”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仍占主要地位,难以实现大规模的产销直接对接;二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批发市场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工不明确,层级不明晰,增加了农产品转运费用;三是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流通环节损耗率较高,增加了流通成本。
建议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 如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委员们认为,其核心就是要尽可能地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尽可能地减少产销中间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惠民、利农、优商多赢的格局。
如何优化供应链条?“一号提案”建议:鼓励农超对接,形成采购、分拣、加工、包装、配送在内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流通网络体系。
即在提升农产品生产主体组织化规模化、完善农产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农产品产销对接主体,鼓励农超对接。同时,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动农产品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农产品中转站和综合性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建立起涵盖采购、分拣、加工、包装、配送在内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流通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农贸市场等终端销售场所的冷链系统。
该提案还提出,应当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方法,在农超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餐对接、农厂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多种模式,为餐厅酒楼、工矿企业、学校、社区、机关单位和部队提供生鲜农产品。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应从生产、质量安全认证、市场准入与运销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建设。
农民和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卖难买贵”的原因之一。提案还建议,政府应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化建设,及时定期发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准确信息。同时,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有效整合资源,加大农产品产销对接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回复 现场办理中,主办单位市商委和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科委、市交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物价局、市供销总社、市国税局、重庆保监局等部门单位就提案建议作了具体的回复。
农产品生产——
我市将重点在农产品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四化”建设下功夫。培育一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扶持壮大一批种养大户,为产销对接提供主体保障。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我市将完善多个层面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把双福国际农贸市场打造成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二级批发市场,建成17个区县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和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改造,大力发展社区直销菜店。
此外,还将加快建设九龙坡白市驿一级综合冷链物流集聚区,打造涪陵、万州、黔江二级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推进合川、潼南等19个区县建设三、四级冷链物流节点,建成70万吨以上的农产品冷冻库,配置2500辆以上的冷藏运输车。
农超对接——
完善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工作机制,扩大覆盖面。到2015年,农业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直接对接率达60%以上,超市生鲜农产品直采率达30%以上,建成500家以上社区直供直销连锁菜店。
创新交易方式——
鼓励发展网络销售、网络订购、竞价拍卖、远期合约等现代交易方式。普及网络知识,逐步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发挥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作用,把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建成国家级生猪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
培育流通主体——
发展壮大100个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每年开展农产品“营销大王”和“营销能手”评选活动,培育贫困村专业运销大户2000户以上。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销售终端、分拣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
市场监控——
推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建设,在全市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形成肉类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信息链条。
完善政策支持——
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支持大型农产品流通项目建设;简化完善鲜活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手续;争取国家扩大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减免范围;选择2—3个大宗鲜活农产品试行产销联程补贴办法;扶持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研究恢复建立主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定食品价格预警线;完善农产品保险政策,扩大保险范围。
农产品优化供应链条示意图
产销对接流通网络体系 农产品
▼采购
▼分拣
▼加工
▼包装
▼配送
▼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