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临近,各大电商磨刀霍霍。与往年不同的是,保存时间短、保鲜要求高的生鲜类食品,成了今年众多电商重点布局的品类之一。
生鲜:电商最后一片“蓝海”
从卖图书音像、3C、服装,到卖百货、家电、家具,多个领域都已形成激烈竞争的“红海”。而生鲜市场被认为是电商尚能大展拳脚的“最后一片‘蓝海’”。不过,生鲜产品由于标准化低、物流成本高,难以保存且运输耗损大,被公认为“电商最难啃的硬骨头”。
生鲜,包括菜市场里的瓜果蔬菜、肉蛋鱼虾。从去年开始,先有京东、苏宁易购、1号店等一线电商,后有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等垂直电商杀入生鲜市场。在成都,首家开放式生鲜电商—通威全农惠生鲜网上商城已于今年9月开业。
然而,多数先行者在去年的试水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还因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原因纷纷折翼。但这并没降低大电商布局生鲜的热情。
相关预测显示,2012-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需求将从2.0亿吨增长到4.5亿吨,年复合增速18.8%。业内人士表示,生鲜市场规模巨大,平均毛利在40%左右,用户重复购买率高,而目前网络交易额微乎其微,未来空间巨大。
冷链物流成生鲜电商发展“瓶颈”
每家电商都不得不面对生鲜产品的“三高”问题:物流成本高、价格敏感度高、品质要求高。生鲜类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很难保证其新鲜度;此外,生鲜类食品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对储藏、运输要求非常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生鲜配送必须依靠冷链物流。但是,生鲜类食品普遍单价较低,毛利也低,冷链物流成本却比一般物流配送成本高,这是整个生鲜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此,许多电商开始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冷链支持。“制冷生鲜类食品从工厂生产出来再运送到仓库,这段距离很好搞定。但要送货上门,就需要足够的人手和高标准的保鲜设施,这‘最后一公里’的任务不好完成。”冷链物流服务专家、成都市汇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颜福才告诉记者,不久前有一家大电商希望与其合作,但考虑到成本太高,他没有同意。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可以解决生鲜长线运输问题,但要配送成功还得靠电商自己。”颜福才说,如果生鲜类食品品种多、数量大,电商不妨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建生鲜冻品直营超市,可辐射5公里的范围,再配备足够多的人力和保鲜设施,或许能够保证生鲜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生鲜电商能否打败菜市场呢?实际上,生鲜电商除了面临物流成本高的难题,还面临超市的挑战。并且,目前许多市民还不习惯“看得着摸不着”的生鲜网购。在这样的情况下,生鲜电商与菜市场交手,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