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虚拟信用卡·事件 对于暂停的原因,央行的解释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央行13日下发紧急文件,要求立即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对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和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暂停。3月11日,阿里巴巴和腾讯先后宣布将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虚拟信用卡,这种虚拟信用卡将跟用户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绑定,用户的信用额度则由之前的网络信用度决定。
文件称,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突破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专家表示,对金融支付领域进行审慎监管是各国惯例,央行此次出手是规避风险的必要之举,但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或是大势所趋。
事发:
虚拟信用卡被叫“暂停” 13日,央行紧急发文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有关分析人士认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
据了解,虚拟信用卡有别于传统信用卡业务模式,客户在互联网平台可享受“即申请、即发卡、即支付”的金融服务。
此前支付宝和腾讯均分别对外宣布,将联合中信银行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由中信银行负责包括信用卡授信及额度调整、支付结算、账单生成及寄送等工作,虚拟信用卡将改变现有的信用卡格局。
对于暂停的原因,央行的解释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相关负责人称,“因为涉及相关公司的业务走向不方便回答,何时能恢复这两项业务也不能确定。”
回应:
支付宝、腾讯会积极沟通 据相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被要求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的除了支付宝公司外,还涉及腾讯旗下的财付通。
对于央行此次出台的文件,支付宝相关人士称,“已经注意到了相关消息,但目前还不对此发表评论”,同时,也正在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而腾讯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已经在和央行密切沟通,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只是需要向央行完成一些报备的工作。我们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报备的事项,让一切恢复正常。”
如果此次暂停服务将持续,对支付宝的影响不言而喻。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央行此举非常突然,支付宝之前也没有得到消息。而网络(虚拟)信用卡也被认为是移动支付的一个创新。
记者联系中信银行相关人士,该人士称对于被叫“暂停”一事也是刚听说,之前中信银行推出的相关业务是通过监管部门报批的,手续齐备。此外,中信银行人士亦表示,监管部门也已要求中信银行补充材料,相关材料报备之后才能继续业务。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维东认为,央行的暂停会对几家公司产生影响,不过,从行业的发展势头来看,暂停的时间不会太长。
原因:
监管成“心病”创新如履薄冰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次暂停主要出于安全性和风险性的考虑。“即使银行对于信用卡审批如此严格,信用卡的坏账率依然持续攀高,更别说审批速度快、且不需要提供更多申请资料的虚拟信用卡了。”银率网分析师华明认为,另外,信用卡盗刷问题一直困扰着发卡银行,一旦用户手机丢失,用户资金安全堪忧。
专家认为,暂停虚拟信用卡折射出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新形势采取的审慎态度,以此迫使第三方支付平台拿出更高标准的安全防范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面对监管问题,互联网企业表现出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期待“另一只靴子”尽早落地,另一方面也怕监管缚住手脚。
“由于没有清晰的监管,我们的创新一直如履薄冰,这要求我们对风险更加关注。”阿里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告诉记者,“其实只有监管够清晰,业务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然始终偷偷摸摸的,难谈创新。”
金山毒霸安全专家昨日对成都商报记者称,二维码支付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有些欺诈者将钓鱼网站的链接或者病毒木马伪装成促销二维码,网民一不小心也可能会上当造成资金损失。
记者注意到,此前成都大规模使用二维码当面支付的主要是红旗连锁,此外,扫码(二维码)等面对面支付主要在出租车等行业比较热。而微信支付中的面对面支付,目前只有易迅网等少数企业开通。记者体验发现,微信支付中的AA收款、扫码支付昨日下午还能正常使用。
由于虚拟信用卡才推出不久,因此对消费者来说,暂停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二维码等面对面支付主要在出租车等行业比较热。就支付宝而言,面对面支付包括:二维码扫码支付、声波支付、AA付款等方式,而微信支付的面对面支付包括:AA收款、扫码支付等方式。
在成都这些面对面支付方式还能正常使用吗?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成都此前大规模使用二维码当面支付的主要是红旗连锁。
扫下手机支付宝购物“秒付” 今年1月16日,红旗连锁与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支付宝钱包手机付款方式已在红旗连锁所有门店全线启用,据悉,手机付款应用到便利店购物在国内中西部地区零售业尚属首次。
在体验“条码支付”时,从出示手机到扫码付款完成,全过程只要1秒,与刷公交卡一样便捷。付款完成后,支付宝还会通过其客服端给消费者发送交易短信,以核对消费金额。
红旗连锁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支付宝产品,更加多元化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条码支付不仅操作简单便捷、系统搭建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跟商超零售业的传统收付习惯非常接近,特别适合便利店行业应用。“比如,条码抢扫手机的模式,本身就是扫商品条形码操作的延伸,顾客和店员都很容易理解、掌握”。
上午接到通知扫码支付便停用 昨日17:00左右,记者在红旗连锁的多家网点购物体验时发现,其与支付宝2014年1月16日合作推出的二维码支付不能使用了,“今天(3月14日)上午接到了公司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扫码支付的功能”。
跟据此前红旗连锁与支付宝签订的合同,红旗连锁旗下所有的超市的所有商品都可以使用支付宝钱包完成付款。据多个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开通扫码支付已有约2个月时间,但使用的顾客还是比较少。
记者还注意到成都王府井还未正式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一些商家现在虽然打出了扫二维码的海报,但目前仅是添加粉丝的阶段,还未开通支付功能。
记者了解到,此前成都大规模使用二维码当面支付的主要是红旗连锁,此外,扫码(二维码)等面对面支付主要在出租车等行业比较热。而微信支付中的面对面支付,目前只有易迅网等少数企业开通。记者昨日体验发现,微信支付中的AA收款、扫码支付昨日下午还能正常使用。
(成都商报 记者 席大伟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