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市场假冒商品肆意横行,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它不仅对销售本地和进口产品的当地市场造成极大破坏,而且对乌经济发展也造成灾难性影响。这些假冒商品给乌生态环境、人民生命健康和金融业造成威胁。
在乌所有生活消费品中,国产假冒用具和假冒电子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很大损失。从婴儿玩具到发电机,从服装到汽车配件,从牙刷到冰激凌,以及所有在超市销售的冷冻食品都有被假冒的可能性。乌干达国家标准局(UNBS),每年要采取没收、销毁或退运措施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处理假冒商品。
在乌商业区,假冒商品肆意泛滥使正常生意无法进行。乌官方对假冒商品市场无特别限制措施,这迫使一些商人也开始经营假冒商品。由于很难分辨真假产品,乌税务局(URA)对所有商品,无论货真价实商品还是假冒商品,都进行征税。乌大多数尤其是经营假冒商品的商人都有URA正式税收收据,大部分假冒商品都以配件方式进口以逃避关税,然后重新组装后冒充货真价实商品在市场上零售。
由于乌正式税收收据目前无法对进口产品的真假进行鉴别,这导致很多假冒商品畅通无阻地以合法渠道进入乌市场。乌市场假冒商品销售商不断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官方监管,如更换商标名称字母。但也有一些商人坚决抵制假冒商品,坚持销售货真价实商品以建立顾客信用。
目前UNBS正在引进一套新系统用来阻止假冒和进口伪劣商品进入乌市场。在商品进入市场前,进口商要提供相关机构质量检测证书。这个系统被命名为进口商品预检测程序。
该系统预计今年7月开始在乌运作。UNBS希望通过此系统帮助经营货真价实商品的进口商发展生意。此系统已在肯尼亚得以实施,效果不一。
UNBS还设立了消费者投诉台和成立了由来自乌不同行业代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解决假冒商品问题。由于乌没有相关法律制裁假冒商品,这也是造成乌假冒商品猖獗的一个主要原因。
虽然假冒商品违反乌商标法,但UNBS并没有被授予相关权利去制止假冒商品。乌法院对假冒商品销售商制裁力度也大大不够,这又导致了假冒商品销售商在缴纳罚款后又继续销售假冒商品。
乌市场假冒商品的特点是:电视色彩差、使用相似品牌、商品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短斤少两、售价低廉、品质颜色不达标、包装材料重量不符合标准、标签错误、包装印刷差等。
假冒商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形成系统生产和销售网络,据统计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0%。乌要控制和消除假冒商品,需加强制定产品标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及加大对销售假冒商品经营者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