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消费者看包装就明白
发布时间:2008-04-29 | 信息来源:青年报
“我平时买牛奶都选择‘高钙’的,但前不久我偶然发现,两种都标明‘高钙’的品牌牛奶,一种每100毫升含钙150毫克,另一种却只有100毫克。”究竟含钙量多少才是真正的高钙奶,家住浦东的郭女士弄不明白。5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将帮助像郭女士这样的消费者解开困惑。
醒目标示核心营养素
脂肪少于多少才算低脂?要达到多少含钙量才能算“高钙”食物?这些信息,今后消费者只要看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就可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国卫生部于2007年12月18日发布了《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要求,食品企业在标签上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而且应当比其他营养成分的标示更为醒目。食品营养标签上还可以标示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成分标示内容应当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表示,必须标示于包装的醒目位置。
卫生部于近日发出2008年第10号公告称,2008年5月1日前已生产的食品标签如不符合《规范》,限使用至2010年5月1日,其包装食品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营养标签可指导消费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更多的是关心食品是何种口味、保质期到什么时候,却很少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现在商品的包装上都会标示‘脱脂’、‘低糖’之类的,我也总是相信这样的说明,因为就算查看配料表也还是不知道标准。”正在某超市挑选食品的张小姐如此直言。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实施后,以往食品包装上常见的低能量、低糖、低胆固醇、脱脂、高钙等字眼也不能再随便使用,任何产品标签标示和宣传等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疗疾病的作用。
《规范》的实施,不仅仅是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以指导消费者通过平衡日常膳食结构提高自身体质;尤其对于那些有特别饮食需要的人群(例如糖尿病或高血脂病患者),食品营养标签可以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健康条件在选购商品时作出有益的选择。“如糖尿病病人可以根据营养标签来做食物替换,如两餐之间吃了一包标示有300克碳水化合物的饼干,相当于半碗饭的量,那就应当减少下一餐中所将摄取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降至半碗饭的量。”专家说道。
食品有了“健康身份证”
营养标签是一种国际通行做法。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对74个国家的调查,没有食品营养标签管理法规的国家只有19个(占25.7%)。而一直以来,国内食品营养标签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数包装上都是食品标签,而非营养标签,有的是个别行业、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
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SGS的食品实验室经理赵海凉介绍说,营养标签就好比食品的“健康身份证”,我国的出口食品就曾经因为缺少营养标签而被其他国家拒绝入境。“其他国家对进口食品的营养标签要求促使我国部分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某种意义上,实施营养标签对提升食品行业的整体实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