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瞄准社区场景的“移动大悦城”正在悄然布局。
北京商报记者8月11日获悉,为了满足业主日常生活需求,京西祥云通过整合大悦城商业资源,在社区自建了一个6000㎡的商业盒子,通过大悦城的商业资源和团队打造衍生项目“移动大悦城”。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移动大悦城跟已建成的大悦城项目或是祥云小镇项目性质不同,它的商业项目体量不大,居民密度较小,商业服务项目也只是区域性的,所以怎么解决居民生活必须的功能也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在这基础上如何保证品质变得更为重要。
首次试水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京西祥云移动大悦城项目是首个社区场景下的移动大悦城。移动大悦城项目负责人表示,移动大悦城可以出现在各个场景,每一个场景下进行量身设计,这次京西祥云的移动大悦城是大悦城在社区场景下做的第一个尝试。
据了解,此次签约,移动大悦城将携手屈臣氏、汉堡王、dyson等品牌,打造满足京西祥云社区业主生活需求的全新社群商业。
移动大悦城体量为6000平方米,将三层空间贯通,进行统一设计装修。地下一层以“水准之上的烟火气”为主题,满足日常采购、生鲜、洗衣护理、物业服务等日常生活需求。
一层打造咖啡餐吧、品质零售、社交聚会、生活服务等多维场景。二层提供“家庭成长空间”,满足家庭聚餐、儿童托管、亲子互动的需求。
此外,依托大悦城的商业资源,移动大悦城还引入了菜鲜果美、dyson、漫咖啡等品牌的房山区首店。据悉,为贴合移动大悦城的生活理念,品牌也将定制特色店铺,如比格披萨将引入全息影像技术,设置独家生日主题包间;由日本著名儿童建筑设计事务所日比野·幼儿之城设计的阳光之下成长中心,为业主提供高端、定制化的育儿支持服务等。
此前,“移动大悦城”曾携手几十家商户,量身定制美食进入2018年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现场,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先期试水。
瞄准社区商机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移动大悦城的“移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多场景赋能,将大悦城的商业资源和重度运营优势赋能到不同场景下,比如社区、写字楼、产业地产、热点事件等;
另一方面是灵活多变,“可以为特定场景下消费者的需求量身定制,会不断优化业态、内容。此外,快闪店、市集等形式也给消费者带来常换常新的新锐体验。”
自2010年以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已连续8年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从满足百姓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服务,延伸拓宽至文化教育、情感社交、医疗养老、健康体验、各项咨询等前瞻性人性化服务。
因此,增加社区商业中心,把便民商业设施纳入一刻钟社区服务,成为未来社区商业发展的一种新路径。而纵观房山长阳镇,类似的社区商业中心并不算少,如首开熙悦汇附近的京投港长阳购物中心、加州水郡小区的加州水郡商业广场等,这些商业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住宅项目的居住品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主打高端住宅的中粮京西项目,主力户型基本以3居和4居为主,开盘售价每平米接近6万元,比附近楼盘价格高出不少。但在记者的询问中得知,如今楼盘的销售情况比较乐观,仅剩两栋楼的部分住宅还可售卖。
此外,地处北京西五环外的京西祥云虽然紧邻地铁房山线稻田站,但缺乏成熟完善的商业配套。这里位于丰台和房山交界,距离长阳镇中心区较远,商业、医疗、教育配套都较为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京西祥云通过整合大悦城商业资源,在社区自建了一个小体量的商业盒子,可弥补周围商业的空白,实现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建议发展邻里中心
据悉,2006年,中粮集团决定发展商业地产,在北京西单地区开出了首个购物中心项目,也就是如今的西单大悦城,当时小众的尝试如今变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2010年,北京第二座大悦城朝阳大悦城开业。
2018年,大兴大悦春风里、石景山京西大悦城项目也相继提上日程。但无一例外的是,目前北京所有大悦城系列商业项目,都是体量较大的综合体。目前大悦城控股旗下的品牌,也并无社区商业类的项目。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商业形态的完善对于社区居民的品质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北京正在促进生活服务业品质的提升,一直在加强社区生活服务网点的建设,但现阶段全市范围内网点的量仍然不足,在品质提升上还有很大的探索余地。
赖阳认为,京西祥云的移动大悦城如何为居民提供高品质服务是一个难点的课题,它跟已经建成的大悦城项目或者是祥云小镇项目性质不同。
它的商业项目体量不大,居民密度较小,商业服务项目也只是区域性的,所以怎么解决居民生活必须的功能也是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京西祥云社区作为中粮集团下的中高档住宅区,在保证生活功能的基础上如何保证品质变得更为重要,如应该引进知名品牌以及做到线上线下的融合等内容。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社区商业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平表示,作为商业配套而出现的移动大悦城项目,适合做成以居家生活、基本生活服务为主的邻里中心,这也是未来类似项目的一个发展方向。
对于这个项目未来是否能盈利,陈立平认为两方面因素尤为重要,一个是社区的入住率,高入住率的住宅对于周边的商业配套设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个就是封闭式的住宅区对商业配套具有制约作用,“如今很多中高档小区都是封闭式社区,外人很难进入,人员流动性较差。
而这种主要针对社区业主打造的商业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前期盈利可能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