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治理的招数
发布时间:2007-07-16 | 信息来源:长江商报

     公众的关注和责任感也是需要切切实实的回应和回报的。即使公众保持了“零容忍”,如果缺少了监管部门的真招、实招和狠招,公众也会因治理缺乏成效而感觉无奈、失望,进而复归于麻木。

     ——刘崇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食品卫生之于人体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尽人皆知。“病从口入”的古训,在中国可谓流传久远。然而,社会愈是走向现代化,食品对于人的威胁反而日益增多,环境的传染,诚信的缺失,对于食品卫生的危害见诸于方方面面,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生态,让人防不胜防,万般无奈。

     最近,武汉市工商局披露上半年流通领域食品卫生监测结果,虽然市场上食品卫生合格率较上年有所提升,曾经发生过的米猪肉、沟兑油、吊白块米粉之类恶性事件也未见新的报道。但仍有豆制品、名牌瓜子、蜜饯、糕点、卤制品等类食品问题突出,这些问题食品都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对流通领域食品卫生负有监管责任的工商行政部门定期对食品卫生进行质量监测,无疑十分必要。但监测的目的是治理,现在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缺少发现,而在于发现之后如何有效治理。从媒体传递的信息看,武汉市工商部门的监测结果出来以后,“不合格食品名单已转发至辖区工商分局进行立案处理”,至于如何处理,具体招数有哪些,消息中语焉不详,不得而知。媒体传递的相关信息仅有以下内容:“工商部门希望社会各界对此保持‘零容忍’,为了800万市民的饮食健康,只要超标就是违规,就要曝光查处。此外,工商部门还指出,超市、门店等要听取厂家意见,联手加强卖场卫生管理和储存条件监控,避免食品的‘二次污染’。”这些算不算招数?即使算,因为说法过于原则,缺乏约束力,效度恐怕有限。

     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管,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食品经营必须设置的铁门槛。在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的市场上,也时有降价处理的各种食品,笔者曾就这些降价食品的安全性请教过陪同的朋友,得到的解释是:这些降价处理的食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降价处理只是经营者出于促销的考虑,并非因为食品变质或有质量问题。在美国,如果经营者出售变质或质量不合格的食品,就会受到重罚,就可能面临倾家荡产、身败名裂的后果,还会从此丧失从业的资格。有如此严厉的监管处罚措施,哪个经营者还敢把食品卫生问题当儿戏!笔者从中悟出一点,我们的食品卫生治理虽然也用了不少招数,但缺少的就是人家的这种真招、实招、狠招。有招而不狠,只能聊胜于无,却难以震慑经营者、震动全社会。对食品卫生责任主体的失职、违规、违法行为,如果只是曝曝光,或者虽然给予处罚却是罚得不痛不痒,付出的代价少,获得的利益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利益的权衡取舍中,责任主体不可能真正对食品卫生予以足够的重视,其结果,食品卫生治理自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诚然,公众对食品卫生的关注度和责任意识是食品卫生治理重要的社会基础,在一定意义上,又是食品卫生治理的先决条件。然而,要公众对食品卫生问题保持“零容忍”,也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与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相联系的公众卫生意识的增强和对生命价值体认程度的提升。

  按说,公众对于健康攸关、生命安全攸关的食品卫生理应高度关注,对于危害食品卫生的现象自然是不能容忍。问题是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往往只能接受缺乏安全的廉价食品,将就不尽如人意的卫生条件,甚至容忍影响食品卫生的不义之举,对自身健康和安全危害的防范也不得不打折扣。这无疑又会助长危害食品卫生的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同时也加大了监管部门治理的难度。如此又会陷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因果循环困境之中。

  困境之中,监管部门的真招、实招和狠招尤为重要。有了监管部门的真招、实招和狠招,公众就会从中受到震动、受到启蒙、受到鼓舞。公众的关注和责任感也是需要切切实实的回应和回报的。即使公众保持了“零容忍”,如果缺少了监管部门的真招、实招和狠招,公众也会因治理缺乏成效而感觉无奈、失望,进而复归于麻木。

积分查询 永辉卡查询 永辉卡管理章程 法律声明 客户服务廉政举报 切换至「电脑版」
Copyright © 2006-2020 YONGHUI SUPERSTOR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西二环中路436号  消费者服务热线:4000601933 闽ICP备05003392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 350102020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