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启动仪式在世纪广场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进入了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市民筑起了餐桌“防火墙”。
榆阳区14个试点率先实行,9月1日起各县区全面推广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确保人身健康和安全要求,禁止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等各有关法律、制度的总和。今日起,我市首先在榆阳区古城农贸市场、喜洋洋商厦、好日子购物广场等14个市场、超市进行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对农贸市场、超市实行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截止目前,榆林城区已建成了1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各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正在筹建之中。全市已经认定了3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80万亩。
据了解,从9月1日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推向各县大型农贸市场。至2009年7月1日,市场准入范围将延伸到城区所有农产品市场,以及乡镇农产品集散地,品种上也扩展到所有农产品。
市场代表:欢迎政府部门进驻市场,严把农产品入市关
启动仪式现场,市场代表普遍欢迎、感谢政府部门进驻市场,严把农产品入市关。代表张飞说,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我们可以更放心的经营,此举是政府对农产品企业的极大支持。今后,我们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主动地配合协助农业、畜牧、水务等部门做好农产品入市前的检验、登记、抽检、公示等工作,对于监测不合格的农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经处理仍然不合格的,坚决予以销毁。
广大市民: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我们筑起了餐桌“防火墙”
手拿宣传资料的王女士说:“今后终于可以吃到放心菜、放心肉了。”现场广大市民认为,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工程,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具体行动,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德政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为我们广大市民建起了餐桌“防火墙”。
管理部门: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质量安全监控
我们制定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属地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抽检力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步伐和大型生产基地检测点建设,力争把好基地准入关。到2008年底,基本实现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最终实现我市上市农产品全部达到质量安全标准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将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积极探索产销对接、定点经营的现代营销方式,减少流通中间环节,以便实施产地监督和质量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9年9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将在全市范围推广。届时,全市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结果公示制度和报告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在每个交易日都要进行检测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公布,使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了解产品质量。对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要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市农业监测站将开展市级例行监测工作,对各农产品基地、产品进行抽检,力争形成“政府推动、利益驱动、市场带动、社会促动”的齐抓共管格局,引导农民科学生产,指导市民安全消费。